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元宵节主题式文化教学走进对外汉语课堂

元宵节主题式文化教学设计

本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教学中,我不断在思考: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何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现促进语言教学?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探索,本人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主题式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实践检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网课教学虽有诸多不便,却也能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以元宵节为切入点,针对科摩罗大学中文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展开主题式教学,针对课程类型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开汉语文化教学。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环节

1、教学资源准备

因当地条件有限,网络状况不佳,所以科摩罗大学中文专业采用Whatsapp群组上课的方式,教师应课前准备好课上所用教学资源。

本次课上集中使用的是视频资源,为适应学生网速情况,教师应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将其剪辑成时长较短的视频,方便学生加载,从而保证了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选择视频资源时应根据克拉申“i+1”理论进行选择。

教师提前将相关重点、难点词汇标记好,对于那些生疏词汇以及不影响教学内容的生词可采用翻译法让学生大概了解即可。 

 因缺少相应文化教材,教师应根据视频内容将其整理成对应的文化题型,以便用于不同的课型。 

 

听力课题型

阅读课题型

2、课堂教学

(1)导入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欢快的歌导入,此处本人选择的歌曲为《卖汤圆》

(2)教学过程

课堂开始之后,教师用一段文字介绍一下元宵节的时间和活动,引入今天的课堂主题。

之后教师开始播放元宵节相关庆祝活动的视频,视频内容分别为:赏灯、猜灯谜、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吃元宵。观看完毕赏灯视频后,教师应补充相关文化内容,如古时人们夜间用火把驱逐野兽,以便拓展学生视野;播放不同视频时,教师应将准备好的习题发给学生,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节庆活动介绍完之后,学生对元宵节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接下来则应将课堂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留给学生部分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欢快的节日活动展示环节完成后,教师应该着重于介绍节日的前世今生以及其他补充内容,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侧面了解到中国文化演变的一角,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种文化的魅力在美食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通过播放汤圆的制作过程,使用元宵节相关的词语,向学生介绍元宵与节日的关系,并着重讲解元宵在节日中所象征的意义。

3、作业

通过上述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对元宵节已经掌握了不少内容,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应该注意吸引学生兴趣,尽量让作业形式更加有吸引力。

 

学生作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可谓是部分学生的薄弱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深他们对于本课所学内容的认知,同时帮助他们及时复习语法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学反思

通过布置作业环节中学生的反馈,本人意识到此次布置的作业内容缺乏系统性,因范围过大导致难度系数提升。在作业这方面,本次教学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不少经验。

学习无止境,实践无止境,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反思、提炼,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我的教学实践,今后,我将不断深化并且系统化探索“主题式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为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满足所在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连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 / 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

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邮编:116622 电话:86-411-87402269